799文学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大唐游侠儿 > 第397章 雏龙

第397章 雏龙(第1 / 3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对于其他文武百官,李治也是该安抚的安抚,该赏赐的赏赐,鼓励大伙继续全心全意为大唐而谋。对于贞观时代留下的各项制度,则尽量能不动就不动,以免徒增烦恼。

一连串政令施行下来,大唐朝廷,比起李世民卧病在床,太子监国,四大臣辅政这两年,运转得反倒更加顺畅。于是乎,天下人心大定。几个原本有资格争一争皇位的王爷见状,也只能暂且忘记李家的“优秀传统”,不再动辄就将眼神往玄武门上飘。

事情说起来就几句话,做起来却颇为耗费时间。待新皇帝李治终于有空闲停下来喘一口气儿,已经是李世民驾崩三个月之后。而押送车鼻可汗先期归来献俘的薛仁贵,已经在城外军营里等了五十余天。带领大军班师的高侃,也走到了渭水河畔。

“朕打算,依照昔日卫国公和英国公生擒颉利可汗的旧例,带领百官亲自出迎凯旋的将士,然后献俘于太庙。太尉、英公,两位仆射,你们四位意下如何?”发现自己竟然怠慢了与国立下大功的将士们,李治心中顿时心中涌起了几分愧疚,赶紧想办法进行补救。

“嗯,此举倒是并无不妥。”长孙无忌稍加斟酌,笑着点头。

李世民的去世,标志着贞观之治的终结。

很多人悲痛欲绝,甚至自残身体,以示愿与天可汗同去。也有很多人暗自庆幸,那个将自己碾压得连大气儿都不敢出的英雄终于死去,从今之后,自己终于有了机会一展宏图。

无论人们悲痛也好,庆幸也罢,第二天,太阳都照常升起。从广南到西域,山川河流与昨日没什么两样。

新皇登基的过程波澜不兴。四位辅政之首长孙无忌,不仅仅是监国太子李治的亲舅舅,还是李治的授业恩师。虽然最近这一年来,对师徒两个在很多治国之策上面都意见相左,但至少在维持大唐强盛和稳定这一目标上,二人仍旧高度一致。

仅仅是为了大唐的强盛和稳定,长孙无忌心里,就生不起更换储君的念头,反倒要在关键时刻主动站在李治的身侧,以免给外人看到可乘之机。

虽然在什么时候出兵讨伐车鼻可汗一事上,他曾经跟李治有过争执。但是,随着车鼻可汗的覆灭,那些争执也就随风而去了。此刻,李治刚刚登基,急需建立执政的信心,作为舅舅,他当然能支持就尽量支持一下。

“是否有些抬举车鼻可汗了?陛下,末将并非争功,而是颉利可汗的地位,与车鼻那厮终究是天上地下!”出乎所有人意料,英国公李勣,这回却没有为军中同僚张目,而是笑了笑,柔声劝阻。

而另外三位辅政大臣,掌握兵权的英国公李勣(徐茂公)被李世民在两个月之前无缘无故贬去了叠州,褚遂良和崔敦礼两个,向来又以长孙无忌马首是瞻,都不会在此刻节外生枝。

至于其他文武官员,哪怕联起手来,都阻挡不了李治登上皇位。更何况,从李世民去世当晚,卢国公程咬金就率领五千飞骑驻扎在了左延明门外!

那程咬金,可是全大唐最有名的“混不吝”,油盐不进。如果把他逼得情急拼命,长安城内的文臣武将,除了鄂国公尉迟敬德之外,有一个算一个,还真的没人敢保证自己能够全身而退。

而那鄂国公尉迟敬德,却从数月之前起,就开始闭门修起了仙道,不问世事。他不出头,就没人能劝说得了程咬金改换门庭。长孙无忌不肯放弃太子,程咬金不改换门庭,放眼大唐,谁还阻拦得了太子李治一步步登上皇位?

于是乎,经过朝臣“再三”恳请,监国太子李治“强忍悲痛”,在程咬金的贴身护卫下,入主太极宫。仍旧沿用贞观年号,从下一年起改元永徵。随即,加封长孙无忌为太尉,检校中书令。紧跟着,又从叠州召回了李勣,加封开府仪同三司,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参与执掌机要事务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